油品黏度隨溫度變化的性質,稱為油品的黏溫特性《或黏溫性質》,它是潤滑油的一個重要質量指標。由于地區(qū)及氣候條件的改變,潤滑油的使用溫度可能發(fā)生很大變化,因而潤滑油的黏度也將發(fā)生變化。
如果粘度隨溫度變化的幅度過大,必將影響機械的正常運轉。為正確評價油品的黏溫性質,在生產和使用中常用黏度比(V50 /I00)和黏度指數(shù)(VI)表示油品的黏溫性質。
①油品在兩個不同溫度下的粘度之比,稱為黏度比。通常用50℃和100℃時的運動鉆度比值( vso /Vtoo)來表示。比值越小,黏溫性越好。這種表示法比較直觀。但有一定的局限性,它只能表示油品在50-100℃范圍內的黏溫特性,超出這個范圍將無法反映。因此,也有用-20℃和50℃的黏度比表示油品在低溫下的黏溫特性的,如航空潤滑油要求,v-20/v50不大于70。另外與粘度較小的輕質、中質潤滑油相比,重質潤滑油的粘度隨溫度變化的幅
度大得多,故只有粘度相近的油品,才能用粘度比來評價其黏溫特性的優(yōu)劣,否則是沒有意義的。
②粘度指數(shù)(VI)是衡量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的一個相對比較值。用黏度指數(shù)表示油品的黏溫特性是國際通用的方法,目前我國已普遍采用這種方法。粘度指數(shù)越高,表示油品的黏溫特性越好。
根據(jù)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的具體要求,GB/T 1995-1998《石油產品黏度指數(shù)計算法》中規(guī)定,人為地選定兩種油作為標準,其一為黏溫性質很好的H油,粘度指數(shù)規(guī)定為100;另一種為黏溫性質差的L油,其黏度指數(shù)規(guī)定為0,將這兩種油分成若于窄餾分,分別測定各餾分在l00℃和40℃時的運動粘度,然后在兩種數(shù)據(jù)中.分別選出100℃運動粘度相同的兩個窄餾分組成一組。列成表格,詳見GB/T 1995-1998或各類石油化工計算圖表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