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的質量管理(工業(yè)化雛形期)側重于對終產品的檢測、測試,即QC(品質控制)時代。
這個時期的質量管理是以產品為主,在生產人員完成了生產任務后,有專門的人員(簡稱品控人員或QC人員),對終產品進行檢查,以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。
但控制終產品意味著亡羊補牢,更改生產計劃和延期交貨,這在工業(yè)化成熟期尤其明顯。
對組織的質量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,即能否將質量管理提前,從流程設計開始,以預防原則為主,即開始了QA(品質保證)時代。
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以客戶為關注焦點,一切圍繞著客戶需求進行管理。
因此系統(tǒng)管理QM(品質管理)成為來將不同的組織銜接在一起紐帶。
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以價值鏈為主。價值鏈中的每個組織都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,價值鏈的起點是產品,終點是客戶(消費者)。
在這個質量體系中,用一張非常清晰的圖,解釋了QC、QA和QM的區(qū)別。
當年雀巢將所有QC功能轉給了生產部門,解決了生產與QC責任不清的問題,因為生產人員都是QC了。
設備效驗、方法提供、人員培訓、試劑購買等。另外,QA部門協助生產完成HACCP計劃、QMS(Quality Monitoring Scheme)、凈重控制、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監(jiān)控、糾正預防措施驗證等項工作。
質量部門(QA)的工作還包括;原料、成品檢驗放行,參與供應商管理(評估、審核)等。
當生產線沒有了專職QC人員時,不僅僅提高了產品質量合格率,非生產人員比例大幅度減少。
質量部門除了龐大的實驗室人員外,其他人員非常簡練。
當QA人員不再直接參與解決產品質量問題時,生產部門一定會主動承擔這樣的角色,按照邏輯講,生產人員應該比質量人員更知道問題所在。
質量人員的使命就是消滅質量部門,這似乎是一個悖論,但實際結果就是這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