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痘是由牛痘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種急性、發(fā)熱性傳染病。主要危害奶牛。
病原:牛痘病毒為DNA型病毒。病毒對外界抵抗力不強,對熱、直射陽光、堿和大多數(shù)常用消毒藥較敏感,在58℃下5分鐘即可死亡;3%石炭酸、2%甲醛溶液等能很快將其殺滅,但耐干燥,在干燥的痂皮中能存活6~8星期。
流行特點:病牛和新接種牛痘苗的人都是本病傳染源。一般通過擠奶工人的手或擠奶機而傳染。此外,呼吸道吸入和節(jié)肢動物機械傳遞也能傳播本病。癥狀:本病潛伏期4~8日。病牛病初體溫升高,食欲減退,反芻停止。擠奶時乳頭和乳房敏感,不久在乳房和乳頭(公牛在睪丸皮膚)上出現(xiàn)紅色丘疹。1~2日后丘疹形成豌豆大小的圓形或卵圓形水皰,皰上有一凹窩,內含透明液體,以后轉為膿性,最后結痂。經10~15日后痂塊脫落而痊愈。如果病毒侵入乳腺,可引起乳腺炎。
診斷:根據(jù)流行特點和臨床癥狀,可作出診斷。
防治訣竅:
預防:平時要做好防疫工作,新引進的牛要隔離觀察,加強檢疫,無異常癥狀時方可合群;要特別注意做好擠奶時的消毒工作;對初期接種牛痘苗而創(chuàng)面未愈的人,禁止與牛接觸,以免感染牛;牛痘可傳染人,引起皮膚病灶,故在接觸病牛時應做好個人防護;發(fā)現(xiàn)病牛及時隔離治療。對牛舍、場地及用具等可用l%~2%火堿水或10%石灰乳消毒。
治療:治療病?捎醚趸\、硼酸、抗生素軟膏涂抹患部,促進愈合和防止繼發(fā)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