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溫育雛 育雛溫度,剛出殼雛雞34℃~35℃,1周齡時下降到32℃,以后每周降低2℃~3℃,4~5周齡時育雛溫度接近自然溫度(20℃左右)。
根據農村的條件,推薦以下幾種育雛方式。一是以村組為單位集中育雛,農戶分散飼養(yǎng)。二是推廣用閹公雞或抱窩母雞帶雛,每只可帶15~20只雛雞。三是紙箱育雛,箱底層墊鋸末等,每平方米可飼養(yǎng)初生雛雞40只。紙箱上部用塑料膜搭蓋,箱內掛一盞25瓦燈泡照明。2周齡以下的雛雞飲水和飼喂均在紙箱內進行,以后可放出箱外采食飲水。四是飼養(yǎng)規(guī)模較大時在室內搭建小溫室,保證舍內溫度和空氣質量。
科學飼養(yǎng)管理 雛雞出殼后5小時左右可先讓其飲水,最好是20℃的清潔溫開水,3日齡內可在水中加5%的食糖。雛雞出殼后15小時可開食,3日齡內,喂給五成熟的米飯拌熟雞蛋黃,3日齡以后直接喂配合飼料。飼養(yǎng)雛雞要少喂多餐,第一周日喂6~8次,以后次數漸減。為降低飼料成本,40日齡以后的青年雞可采取放牧飼養(yǎng),每天補喂1次精料。放牧養(yǎng)雞要防止雞農藥中毒。周圍農田施農藥時,應將雞圈養(yǎng)5~7天再行放牧。雞具有喜干怕濕的特點,在陰雨連綿、養(yǎng)雞數量較多時宜搭建簡易雞棚作為雞舍。
加強疫病防治 5~7日齡雛雞用雞新城疫Ⅱ系苗,10倍涼開水或生理鹽水稀釋后點眼或滴鼻,30~35日齡用新城疫Ⅳ系苗飲水或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.5毫升,同期把雞痘疫苗稀釋后于雞翅下無毛處刺種1~2次。70日齡左右用新城疫Ⅰ系苗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.5毫升。有些地方還有傳染性法氏囊病、傳染性支氣管炎、馬立克氏病等流行,應根據情況接種相關疫苗。
農村養(yǎng)雞因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差,加之消毒不嚴,防止雞群發(fā)病還要重點做好雞白痢、沙門氏菌病、大腸桿菌病和雞球蟲病的防治。在雞1~70日齡交替使用0.1%的土霉素、0.02%的氟哌酸拌料飼喂,可防大腸桿菌病和沙門氏菌病。若發(fā)病,可用5%~10%的恩諾沙星注射治療或用鹽酸恩諾沙星0.5克加水20公斤讓雞飲用。雞7日齡后,可用抗球蟲藥拌料飼喂,每種用藥4~5天,停藥3~4天,再換藥拌料飼喂。
夏季氣溫高、濕度大,飼料易發(fā)霉變質,因此一次配料或購進飼料不能過多,以5~7天用完為宜。圈養(yǎng)雞的場地要求帶有一定坡度,以利于排水,防止蚊蠅及病原滋生。加強衛(wèi)生管理,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發(fā)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