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地勢低洼、排灌方便、洪水不泛濫、天旱不干涸的稻田,面積控制在0.067-0.134公頃為宜。每0.067公頃稻田建寬在1米左右、高50厘米以上的埂堤多條,埂堤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20%,創(chuàng)造符合青蛙水陸兩棲習性環(huán)境。埂與埂之間寬4-5米,便于插稻。稻田周邊用聚乙烯網(wǎng)進行攔圍、網(wǎng)高1米左右,以防蛙逃逸。在埂堤邊上用竹桿和蘆葦簾子架設高出地面50厘米的遮陽棚,作為蛙休息和攝食的場所,規(guī)格為2米×1.5米,田埂上每10米左右設一個遮陽棚。每個遮陽棚下放置3個食臺,規(guī)格為50厘米×30厘米。為了確保稻田有充足的水源,每個養(yǎng)殖框口要單獨設立進、排水渠。進、排水渠成對角線設立,促進水流的旋轉使得換水充分。
二、種苗投放
一般4月初放養(yǎng)幼蛙。放養(yǎng)前,每0.067公頃用生石灰20公斤對埂間水溝進行撒施消毒,一個星期后放水養(yǎng)蛙。剛變態(tài)的幼蛙每0.067公頃放養(yǎng)2萬-2.5萬只,30天后的幼蛙每0.067公頃放養(yǎng)1.5萬-2萬只。切忌規(guī)格差異較大的青蛙同時放養(yǎng)。
三、飼養(yǎng)管理
1、食物馴化。具體辦法是:先把活體餌料如面包蟲、蠅蛆、小蚯蚓等均勻撒放在埂堤邊上,讓幼蛙捕食,每天分早晚2次投喂;5天后,幼蛙已習慣了捕食上述活體餌料,這時再將這些活餌投放到食臺上;一個星期后,將魚、動物內臟等"死飼"做成與活體餌料大小相似的配飼與活體餌料一起投喂,逐漸增加"死飼"的份額,最后完全過渡到"死飼"投喂。另外可用模擬活餌辦法,在飼料中放入數(shù)條活泥鰍,活泥鰍在飼料盤中游動帶動盤中的飼料,幼蛙一見盤中飼料全部震動,以為是活餌,便會搶著吃,同樣也可達到馴化目的。馴化時間一般在20天左右。
2、飼料及其投喂。剛變態(tài)的幼蛙飼料以蠅蛆、面包蟲、小蚯蚓等小型動物為主,平均每100只幼蛙每天投飼100-150克。待幼蛙長到15克左右時,投喂小雜魚、小蝦和個體較大的蚯蚓、螺蚌肉以及動物內臟(切碎)等,每天的投飼量相當于幼蛙體重的10%-15%。另外在稻田中要裝置誘蟲燈,以誘集昆蟲作蛙的餌料。待蛙長到50克以上,投喂人工配合顆粒飼料,配合飼料的蛋白質含量在35%以上,直徑為4-6毫米,投飼量控制在蛙體重的3%-5%,分上、下午各投喂1次。
3、日常管理。夏季在埂堤上種黃豆,豆株可遮蔭,利于青蛙避涼;夏季稻田要適當加注些新水,并保持水位在40厘米左右;每天要清洗食臺,并定期消毒、晾曬;每日巡田,觀察蛙的生長狀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