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生蟲引起的魚鰓病防治
發(fā)布日期:2005-05-18
寄生蟲引起的鰓病 |
1.鰓隱鞭蟲病
病原 是由鞭毛蟲綱的鰓隱鞭蟲引起的一種寄生蟲性鰓病。蟲體柳葉形,扁平,前端較寬,后端較狹;從前端長出兩根不等長鞭毛,一根向前叫前鞭毛,另一根沿著體表向后組成波動膜,伸出體外為后鞭毛。蟲體中部有一圓形胞核,胞核前有一形狀和大小相似的動核。
病癥
病魚鰓部無明顯的病癥,只是表現(xiàn)粘液較多。當鰓隱鞭蟲大量侵襲魚鰓時,能破壞鰓絲上皮和產(chǎn)生凝血酶,使鰓小片血管堵塞,粘液增多,嚴重時可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,不攝食,離群獨游或靠近岸邊不面,體色暗黑,魚體消瘦,以致死亡。但要確診,還得借助顯微境來檢查。離開組織的蟲體在玻璃片上不斷地扭動前進,波動膜的起伏擺動尤為明顯。固著在鰓組織上的蟲體不斷地擺動,寄生多時,在高倍顯微鏡的視野下能發(fā)現(xiàn)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蟲體,即可診斷為此病。
|
流行情況
鰓隱鞭蟲對寄主無嚴格的選擇性,池塘養(yǎng)殖魚類均能感染。但能引起魚生病和造成大量死亡的主要是草魚苗種,尤其在草魚苗階段飼養(yǎng)密度大、規(guī)格小、體質(zhì)弱,容易發(fā)生此病。每年5~10月份流行。冬春季節(jié),鰓隱鞭蟲往往從草魚鰓絲轉移到鰱、鳙鰓耙上寄生,但不能使鰱、鳙發(fā)病,因鰱、鳙魚有天然免疫力成為“保蟲寄主”。同時,大魚對此蟲也有抵抗力。
防治方法
(1)魚種放養(yǎng)前用硫酸銅溶液洗浴20~30分鐘,藥液濃度是每立方米水中含藥8克。
(2)每立方米池水用0.7克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(5:2),全池遍灑。
2.鰓碘泡蟲病
病原 是由野鯉碘泡蟲寄生而引起的魚病。蟲體殼片內(nèi)前端有兩個瓶狀極囊,內(nèi)有螺旋形極絲,細胞質(zhì)內(nèi)有兩個胚核和一個明顯的嗜碘泡。孢子長卵形,長11.4(10.8~12.0)微米,寬8.5(8.4~9.0)微米;極囊長4.6(4.2~4.8)微米,寬2.8(2.4~3.2)微米。
病癥 魚鰓被野鯉碘泡蟲大量侵襲,形成許多灰白色瘤狀胞囊,在鯉魚種的鰓弓上,寄生大量的野鯉碘泡蟲胞囊,使魚致死。
流行情況
我國南北均有發(fā)現(xiàn),是一種嚴重的寄生蟲病。
防治方法
(1)徹底清塘消毒,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孢子的大量繁殖,減少此病發(fā)生。
(2)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。
|
3.車輪蟲病
病原 寄生在鰓上的車輪蟲有卵形車輪蟲、微小車輪蟲,球形車輪蟲和眉溪小車輪蟲。這類車輪蟲的蟲體都比較小,故將它們統(tǒng)稱“小車輪蟲”。車輪蟲的身體側面觀像碟子狀。身體隆起的一面叫口面,相對的一面叫反口面,向中間凹入,構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,叫附著盤。從反口面看,可以看到一個像齒輪狀的結構,叫齒環(huán)。在齒環(huán)外圍有許多輻線狀的輻線環(huán),在輻線環(huán)周圍邊長著一圈長短一律的纖毛。
病癥
這類小型車輪蟲對幼魚和成魚都可感染,在魚種階段最普遍。常成群地聚集在鰓絲邊緣或鰓絲的縫隙里,使鰓腐爛,嚴重影響魚的呼吸機能,使魚致死。
|
流行情況
寄生在鰓上的車輪蟲病是魚苗魚種階段危害較大的魚病之一。全國各地養(yǎng)殖場都有流行,特別是長江、長江流域各地區(qū),每年5~8月間,魚苗、夏花魚種常因此病而大批死亡。廣東、廣西的鯪魚“埋坎病”其主要病原就是微小車輪蟲。此病在面積小、水淺和放養(yǎng)密度較大的水域最容易發(fā)生,尤其是經(jīng)常用大草或糞肥漚水培育魚苗魚種的池塘,水質(zhì)一般比較臟,是車輪蟲病發(fā)生的主要場所。
防治方法
(1)魚種放養(yǎng)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,用混合堆肥代替大草和糞肥直接漚水培育魚苗魚種,可避免車輪蟲的大量繁 殖。
(2)當魚苗體長達2厘米左右,每7平方米水面深1米時,放苦楝樹枝葉15千克,每隔7~10天換一次,可預防車輪蟲病的發(fā)生。
(3)每立方米池水用0.7克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(5:2),全池潑灑,可有效地殺死鰓上的車輪蟲。
(4)每67平方米水面,水深1米時,用苦楝樹枝葉30千克煮水全池潑灑,可有效地殺死車輪蟲。
4.指環(huán)蟲病
病原 由指環(huán)蟲屬中許多種類引起的種寄生蟲性鰓病。我國飼養(yǎng)魚類中常見的指環(huán)蟲有鰓片指環(huán)蟲、鳙指環(huán)蟲、鰱指環(huán)蟲和環(huán)鰓指壞蟲等。蟲體扁平,頭部前端背面有4個黑色的眼點,口在眼點附近,口下面膨大的部分叫咽,咽后分兩根腸管延伸到體后端連接成環(huán)狀。蟲體后端有固著盤, 由1對大錨鉤和7對邊緣小鉤組成,借此固著在魚的鰓上。指環(huán)蟲是雌雄同體的卵生吸蟲。在蟲體的后部有一卵巢,精巢在卵巢的后面。
病癥
大量寄生指環(huán)蟲時,病魚鰓絲粘液增多,鰓絲全部或部分成蒼白色,妨礙魚的呼吸,有時可見大量蟲體擠出鰓外。鰓部顯著浮腫,鰓蓋張開,病魚游動緩慢,直至死亡。
流行情況
指環(huán)蟲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(fā)性鰓病。它主要以蟲卵和幼蟲傳播,流行于春末夏初,大量寄生可使魚苗魚種大批死亡。對鰱、鳙、草魚危害最大。
防治方法
(1)魚種放養(yǎng)前,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5~30分鐘,藥液濃度是每立方米水20克,可殺死魚種鰓上和體表寄生的指環(huán)蟲。
(2)水溫20~30°C時,用90%晶體敵百蟲全池遍灑,每立方米池水用藥0.2~0.5克,效果較好。
(3)每立方米池水用含2.5%敵百蟲粉劑1~2克全池遍灑,療效也很好,成本比晶體敵百蟲低些。
(4)用敵百蟲與面堿合劑全池遍灑,晶體敵百蟲與面堿的比例為1:0.6,每立方米池水用合劑0.1~0.24克,效果很好。
|
5.中華鳋病
病原 中華鳋病的病原體有大中鳋和鰱中華鳋。中華鳋雌雄異體,雌蟲營寄生生活,雄蟲營自由生活。大中華鳋的雌蟲寄生在草魚鰓上,鰱中華鳋寄生在鰱魚鰓上。雌蟲用大鉤鉤在魚的鰓絲上,像掛著許多小蛆,所以中華鳋病又叫“鰓蛆病”。
病癥 中華鳋寄生在魚的鰓上,除了它的大鉤鉤破鰓組織,奪取魚的營養(yǎng)以外,它還可能分泌一種酶的物質(zhì),刺激鰓組織,使組織增生,病魚的鰓絲末端腫脹發(fā)白、變形,嚴重時,整個鰓絲腫大發(fā)白,甚至潰爛,使魚死亡。
流行情況 此病主要危害1齡以上的草魚。每年5~9月為流行盛期。
防治方法
(1)魚種放養(yǎng)前,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(每立方米水放硫酸銅5克,硫酸亞鐵2克)浸洗魚種20~30分鐘,殺滅魚體上的中華鳋幼蟲。
(2)病魚池用90%晶體敵百蟲潑灑,每立方米池水用藥0.5克,殺死中華鳋幼蟲,可以減輕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