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用輕型種植方式播種的旱稻,被越來越多的農(nóng)民看好,尤其是今年,國家提升了稻谷的收購價格,種旱稻的比較效益顯著提高。然而,對于習慣于種植花生、玉米、大豆的正陽縣等旱作區(qū)的農(nóng)民來說,旱稻田雜草的防除技術(shù)卻知之較少,對以稗草為主的雜草發(fā)生越來越嚴重不知所措,防治成本在逐年上升,已成為目前旱稻生產(chǎn)中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稗草發(fā)生嚴重的主要原因 一是稗草種類多,種間變化大,且種子存活時間長,有的可存活幾十年,一旦萌發(fā)條件滿足即可萌發(fā)生長。二是用藥量不足,用藥時土壤濕度不夠,前期防效不好,后期稗草發(fā)生嚴重。三是稗草對部分藥劑產(chǎn)生了抗性,耐藥性增強。四是除草劑使用方法失當。封閉型除草劑只對萌動時的雜草種子有作用,莖葉處理型除草劑只對雜草的莖葉有作用,不同的除草劑有不同的使用方法。如二氯喹啉酸鈉鹽施藥前不必排水,而二氯喹啉酸和五氟磺草胺(稻杰)施藥前田間不能有積水。五是最佳施藥期沒抓住,致使稗草草齡偏大。六是靠天等雨,不適時進行人工給水,施藥后無法保證田間濕潤或有淺水層,致使除草效果大打折扣。
翻耕直播旱稻田稗草的防除方法 雜草與旱稻共生期長,一次施藥很難控制整個生長期雜草危害。生產(chǎn)上多采用封(播后芽前土壤封閉處理)、殺(苗后前期莖葉處理)、補(分蘗期進行)三次除草。芽前封閉處理:30%丙草胺乳油(加安全劑)每畝用100~150毫升或40%丙·芐每畝用60~70克 (含安全劑),于播后稻芽吐白時(播后2~3天)對水30~50公斤地面噴霧。50%丁草胺顆粒劑每畝用1公斤,犁后耙前撒施,3天后再行播種,或50%丁草胺乳油每畝用150~200毫升,播后2天內(nèi)地表噴霧。42%丁·?乳油,播種后3天內(nèi)施藥,每畝用100~150毫升對水30~50公斤地表噴霧。施藥后,保持田間濕潤,但無積水,效果才好。以上方法對稗草防除效果較好,且能兼除千金子。而異丙隆配方的除草劑遇水或隨溫度升高,活性增強,會出現(xiàn)死苗現(xiàn)象,應(yīng)慎重選用。苗后莖葉處理:對于封閉除草效果不好或沒有來得及封閉的直播稻田,莖葉處理是一個補充。可于稗草2~3葉期進行第二次防除。2.5%五氟磺草胺油懸乳劑(稻杰),每畝用40~60毫升,對水30公斤(15公斤水中加5克有機硅)噴霧;畝用35%二氯·芐可濕性粉劑每畝用40~50克,對水30~50公斤(15公斤水中加5克有機硅)均勻噴霧。分蘗期補除:若由于前期除草效果不好,田間雜草發(fā)生嚴重時,可于旱稻5~7葉期施藥補除。此時稗草較大(4~5葉期),可用10%農(nóng)美利懸乳劑(雙草醚)每畝30毫升,加5克有機硅,對水15公斤噴霧。以上三種方法,施藥后保持田面濕潤,藥后48~72小時,若有降雨,并田間淺層積水,不必排出;若無降雨,有條件的可人工給水,保持3~5厘米水層3~5天,效果更佳。如田間有莎草和闊葉雜草,可選用苯達松等制劑,按可混性操作,一并防除。方法是,在旱稻分蘗末期(不能再晚),用25%苯達松150毫升,加20%二甲四氯150克,對水30公斤(15公斤加有機硅5克)莖葉噴霧。
總之,旱稻田以稗草為主的雜草防治,應(yīng)遵循“科學(xué)用藥,早防早治”的原則,針對旱稻的栽培方式,看準草相,選準藥劑,嚴格藥劑使用劑量、施藥適期、使用技術(shù),采用芽前封閉、苗后莖葉處理相結(jié)合的防治手段,掌控墑情,搞好田水管理,只有這樣,才能達到最佳的防除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