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歸屬傘形花科當歸屬植物,多年生草本。株高50—150cm。根圓錐狀,有分叉,野生當歸根表皮呈深紫褐色,香味濃;人工栽培當歸根表皮呈淺紫褐色,香味稍淡,且根肥大。葉互生,基部抱莖,基生葉及莖下部葉為2—3回奇數羽狀復葉,邊緣有齒狀缺刻。復傘形花序,頂生,每一小傘花序具小花12—36朵,白色;果長橢圓形,熟時呈黃色;ㄆ7—8月,果期8—11月。
當歸主要分布于甘肅、四川、云南、陜西、貴州等地。我國古代當歸即廣泛用于作補血劑,常用于婦女月經不調,經后或產后失血過多,經期疼痛等癥狀。當歸含有揮發(fā)油,油中主要成分為正丁叉苯酞(具有特殊香氣的成份)和正—戊酰苯粼羧酸,此外還含有脂肪油、棕櫚酸,ß;—谷甾醇、棕櫚酸脂、維生素B12、維生素E、煙酸、蔗糖等成份。近代醫(yī)學表明:當歸水溶性非揮發(fā)物質能興奮子宮肌,使收縮加強,揮發(fā)性成份則能抑制子宮,減少其節(jié)律性收縮,使子宮松弛。同時當歸具有抗維生素E缺乏癥,降低心肌的興奮性,降低血壓、血脂的作用。當前韓國制藥企業(yè)已從當歸中成功萃取并大量生產出“紫花前胡素”,而“紫花前胡素”對治療白血病、糖尿性高血壓及降低腎毒素具有顯著效果,同時實驗亦證明它能抑制幽門螺桿菌,而幽門螺桿菌與胃和十二指腸潰瘍、胃炎、胃癌等疾病密切相關。
由于當歸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,通過多年來的無序采挖,我省野生當歸資源已逐年枯竭。人工栽培已成為保護、開發(fā)野生當歸的一條有效途徑。為此,我們進行了多年的野生當歸引種馴化,田間高產高效栽培試驗研究。
一、采種:11月中下旬野生當歸種子成熟季節(jié),上山采集種子曬干,用布袋或呢絨網袋保存于通風、通氣處,以備來年3月播種用。
二、育苗:育苗地選擇向陽、背風的山坡地。1—2月挖地、曬垡,焚燒雜草、灌木,翻入土中,以利肥土、透氣、濾水。3月播種前碎土靶平土塊,起溝做畦,畦寬1-1.2米,溝寬0.3米。播種前將種子在28—30℃溫水中預處理24小時,取出曬干后拌與細沙,撒播于苗床上,并在苗床上覆蓋細沙土1—2cm厚,再在細沙土上覆蓋一層干松針,以防澆水時苗床泥沙濺起。播種結束后在苗床上方1—1.5m處用細鐵絲固定遮陽網,減少陽光對苗床的嚗曬。播種后15天左右當歸種子即可發(fā)芽出苗,此時應逐步撤掉苗床上松針,拔除雜草,同時間除弱苗,培育壯苗,苗株距以1—1.5cm左右為宜。
三、移栽:6—7月進入雨季,當歸種苗高20—30cm時,選擇土層深厚的休閑地或二荒地,砍除雜草、灌木,深翻25cm,每畝施有機廄肥3000kg作底肥,并起溝做畦,畦寬1.2—1.5m,溝寬0.3m。移栽時選擇陰雨天進行,株行距20×30cm。打塘移栽,每塘種苗1—2株。
四、田間管理:移栽苗成活后及時清除田間雜草,并松根培土。待新苗長到10—15cm時,及時追施氮、磷、鉀復合肥,畝用量50—80kg。平時應加強病蟲害的防治,為按國家GAP標準種植中藥材,一般不噴施化學農藥,以保證當歸的品質和藥效。
五、采收:12月當歸植株葉枯時,即可采挖,加工上市。一般一年生當歸根小、色淡、產量低。若不采挖,讓其在田間自然越冬,來年繼續(xù)上長一年,可顯著提高產量,一般可畝產干品當歸250—300k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