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花,產(chǎn)于安徽省亳州市的稱“亳菊”,產(chǎn)于滁州市的稱“滁菊”,產(chǎn)于歙縣的稱“貢菊”;產(chǎn)于浙江省的稱“杭菊”;產(chǎn)于我省焦作市的稱“懷菊”。
生長習性 菊花耐寒,喜溫暖,生長適宜溫度在20℃左右,花期能耐-4℃的低溫。對土壤要求不嚴格。屬短日照植物,在12小時以下的短日照及夜間溫度10℃左右的條件下,才能現(xiàn)蕾開花。稍能耐旱,怕澇。
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:選擇地勢平坦、排灌方便、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為扦插育苗地。地選好后,施入足量的基肥,深翻,耙細整平,做寬1.2米的高畦,畦溝寬30~40厘米。栽植地選擇地下水位低、地勢較高、陽光充足、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地。地選好后,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3000公斤、過磷酸鈣50公斤,深翻20厘米左右,耙細整平,做寬1.2米的高畦,畦溝寬40~45厘米。繁殖方法:以分根和扦插繁殖為主,亦可采用壓條和嫁接繁殖。采用扦插繁殖,菊花根系發(fā)達,生長期長,生命力強,進入花期后,葉片很少枯萎,開花多而大。4月下旬至6月上旬均可扦插育苗。截取健壯新枝作為插條,剪成長12~15厘米的小段,上平下斜,下端去掉葉片,快速在吲哚乙酸溶液中蘸一下,稍晾干,按行距20厘米開深10厘米的溝,將插條沿溝邊斜插入溝內,株距5~8厘米,覆土5~7厘米厚,頂端露出地面3厘米左右。插后壓實澆透水,加強苗床管理,約20天可發(fā)根。當苗高20~25厘米時,即可移栽。選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移栽。起苗時先將苗床澆透水,帶土移栽。按株行距40厘米×40厘米挖穴,穴深6~8厘米,每穴栽一株,覆細土壓緊,澆透水。每畝栽5500株左右。分根繁殖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新芽發(fā)出時進行。將種菊的根挖出,抖凈泥土,順芽將根分開,將過長的根切掉,保留6~7厘米。栽植方法同上。一畝種菊可分栽15~20畝。
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:菊花為淺根植物,中耕不宜過深。一般中耕3~4次。第一次在移栽成活后7天左右,宜淺松土;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;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,應深松土,結合培土,以防倒伏。雨后為防止土壤板結,可以進行一次淺松土。追肥:菊花是喜肥植物,根系發(fā)達,吸肥能力強。結合中耕除草,可進行3~4次追肥,第一次在菊苗轉青時或移栽成活后的5月上中旬,每畝施人糞尿1500公斤;第二次在6月下旬,菊花開始分枝時,每畝施人糞尿1500公斤、充分腐熟的蠶沙糞500公斤;第三次在9月下旬,菊花現(xiàn)蕾時,每畝施較濃的人糞尿2000公斤、餅肥50公斤、過磷酸鈣30公斤,以促使多結花蕾。也可以在現(xiàn)蕾前用2%的過磷酸鈣溶液進行根外追肥。打頂:菊苗移栽前,苗高20~25厘米時,進行第一次打頂,摘去主稈頂芽3~5厘米長;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,植株抽出3~4個長25厘米左右的新枝時,摘去新枝頂芽;第三次在7月上旬,摘去二次新枝頂芽,并剪除瘋長枝條。排灌水:扦插及移栽時,應經(jīng)常澆水,保證幼苗成活。現(xiàn)蕾期干旱應及時澆水,保證花的質量。雨季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,以防感病爛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