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枝蝽(Tessartoma papillosa Drury)屬于半翅目,蝽科。又名荔枝椿象,俗稱石背、臭屁蟲。是龍眼產(chǎn)區(qū)的重要害蟲,分布于我國 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等省(自治區(qū))以及南亞、東南亞各國。為害荔枝、龍眼甚烈。成蟲和若蟲吸食荔枝、龍眼的嫩芽、嫩梢、花穗和幼果汁液, 引致落花、落果,常造成果品減產(chǎn)。
形態(tài)特征
成蟲:體長24-28毫米,盾形、黃褐色,胸部的腹面被白色蠟粉。觸角4節(jié),黑褐色。 前胸向前下方傾斜;臭腺開口于后胸側(cè)板近前方處。腹部背面紅色,雌蟲腹部第七節(jié)腹面中央有一縱縫而分成兩片,應(yīng)用這一特征可以鑒別雌雄。卵:近圓球形,徑 長2.5-2.7毫米,初產(chǎn)時淡綠色,少數(shù)淡黃色,近孵化時紫紅色,常14粒相聚成塊。
若蟲:共5齡,長約5毫米,橢圓形;體色自紅至深藍 色,腹部中央及外緣深藍色。若蟲臭腺開口于腹部背面。2-5齡體呈長方形。第二齡體長約8毫米,橙紅色;頭部、觸角及前胸戶角、腹部背面外緣為深藍色,腹 部背面有深藍紋兩條,自末節(jié)中央分別向外斜向前方。后胸背板外緣伸長達體側(cè)。第三齡體長10-12毫米,色澤略同第二齡,后胸外緣為中胸及腹部第一節(jié)外緣 所包圍。第四齡體長14-16毫米,色澤同前,中胸背板兩側(cè)翅芽明顯,其長度伸達后胸后緣。第五齡體長18-20毫米,色澤略淺,中胸背面兩側(cè)翅芽伸達第 三腹節(jié)中間。第一腹節(jié)甚退化。將羽化時,全體被白色蠟粉。
生活習(xí)性 福建和廣東、廣西一年發(fā)生一代,以性未成熟的成蟲越冬。越冬期成蟲有群 集性,多在寄主的避風(fēng)、向陽和較稠密的樹冠葉叢中越冬,也有在果園附近房屋的屋頂瓦片內(nèi)越冬。越冬期間,如有溫度回升至15℃以上時仍活動取食;當(dāng)溫度在 10℃以下時,多不活動,亦不起飛,突然振動樹枝,即行墮落,是人工捕殺適期。翌年3月上旬氣溫達16℃左右時,越冬成蟲開始活動為害,在荔枝、龍眼嫩梢 或花穗上取食,待性成熟后開始交尾交卵,每次產(chǎn)卵14粒,排列成塊。一雌產(chǎn)卵5-10塊,最多達17塊。卵多產(chǎn)于葉背,約占80%,葉面占15%,花穗占 5%,此外,還有少數(shù)卵產(chǎn)在梢枝、樹干以及樹體以外的其他場所。對一株樹冠而言,多數(shù)產(chǎn)卵在樹冠的下層。成蟲產(chǎn)卵期自3月中旬至10月上旬,以4、5月為 產(chǎn)卵盛期,卵期長短與溫度有關(guān):平均氣溫18℃左右時,卵期20-25天,溫度20℃時為20.1天;25℃時為12.6天;27℃時為9.5天;30℃ 時為7.8天。
若蟲于4月上旬開始孵化,第1齡若蟲期平均21天,2齡8天,3齡10天,4齡17天,5齡26天,共經(jīng)過82天即羽化為成 蟲,但最長經(jīng)過116天,最短58天,5-7月間若蟲大量發(fā)生數(shù)量最多。初孵若蟲群集卵殼附近,經(jīng)數(shù)小時后開始分散開來,若蟲喜棲息于枝條的頂端,在花果 枝上刺吸為害,吸取嫩枝、嫩芽、花穗、幼果的汁液。常引至嚴重的落花落果。遇風(fēng)雨則逃避葉背,受驚擾時射出臭液以自衛(wèi),或即行下墜,掉落地上的若蟲,不久 又可飛回樹上。3齡以上若蟲抗藥性增強,5齡時最強。6月間始見新成蟲出現(xiàn),7月中旬羽化成蟲最多。舊成蟲于6月份后陸續(xù)死亡,成蟲壽命203-371 天,平均311天,成蟲喜在嫩梢、花穗和果穗上吸食,在龍眼、荔枝園中以多花果、多嫩梢的樹上發(fā)生最多。從第五齡若蟲至新成蟲這段期間,大量取食,積累脂 肪,準備越冬,抗藥性強。春季恢復(fù)活動后的成蟲,經(jīng)過生殖發(fā)育,代謝旺盛,脂肪消耗,自然抗藥性下降,這時是化學(xué)防治的適機。
防治方法
① 藥劑防治。3月間越冬成蟲在新梢上活動交尾時噴藥一次,至4、5月低齡若蟲發(fā)生盛期再噴1-2次,噴射敵百蟲800-1000倍液效果甚好,或用20%殺 滅菊酯2000-8000倍液。一般要求噴藥液量致滴水7.5-10千克,大面積連片荔枝、龍眼地區(qū),可用飛機施藥(敵百蟲20倍液,每667平方米2- 2.5千克)。
②生物防治。荔蝽天敵有寄生于卵的平腹小蜂(Anastatus sp.),荔蝽卵跳小蜂 (Ooencyrtus cotbetti Ferr.)、馬來黃腹卵小蜂(O. malayensis Ferr.)和黃足小蜂 (O. crionotoe Ferr.),以及荔蝽菌、螳螂、鳥類等,都應(yīng)加以保護和利用,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,在廣東省已推廣應(yīng)用,福建省也已試 驗示范,在早春引入或繁殖積累足量的平腹小蜂,在荔蝽產(chǎn)卵初期開始放蜂,以后每隔10天放1次,共放3次,一般每次每株放500頭雌蜂,當(dāng)荔蝽密度大時, 選用敵百蟲液噴射,壓低蟲口密度后,再行放峰。
③人工捕殺。捕殺越冬成蟲,采摘卵塊及撲滅若蟲。
④消滅成蟲。冬季10℃以下低溫時期,越冬成蟲不甚活動, 用帶鉤的竹竿猛搖樹枝,使成蟲墜地,集中毀除,但成蟲不單在樹上越冬,此法只能是輔助措施。
⑤采摘卵塊。3-5月荔蝽產(chǎn)卵盛期采摘卵塊,集中放入簡易的寄 生蜂保護器中,保護天敵。
⑥撲滅若蟲。用竹竿扎草蘸以鮮牛尿、人尿,或搗爛蟲體的汗液,或?qū)⒃衅撇记虻闹窀驼荷厦河,熏落若蟲,但事前在樹頭堆沙或堆細 土混草木灰,使墜落的若蟲不容易上樹,集中捕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