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1)存貨需求量的變化、訂貨間隔期的變化以及交貨延誤期的長短。預期存貨需求量變化越大,企業(yè)應保持的安全庫存量也越大;同樣,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,訂貨間隔期、訂貨提前期的不確定性越大,或預計訂貨間隔期越長,則存貨的中斷風險也就越高,安全庫存量也應越高。
(2)存貨的短缺成本和儲存成本。一般地,存貨短缺成本的發(fā)生概率或可能的發(fā)生額越高,企業(yè)需要保持的安全庫存量就越大。增加安全庫存量,盡管能減少存貨短缺成本,但會給企業(yè)帶來儲存成本的額外負擔。在理想條件下,最優(yōu)的訂貨和儲存模式可以求得,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,訂貨成本與儲存成本反向變化,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使得這個自出現(xiàn)商品流通以來就出現(xiàn)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。
一般地,廠商要處理兩種流:物流和信息流。公司內部間的隔閡影響了信息的有效流通,信息的成批處理使得公司內“加速原理”生效,需求信息經常被扭曲或延遲,從而引起采購人員和生產計劃制定者的典型反應——“前置時間或安全庫存綜合癥”。該效應繼續(xù)加強,直到增加過量,相應的成本同時隨之上升。
過剩的生產能力不斷蔓延至整條供應鏈,扭曲的需求數據開始引起第二種效應——“存貨削減綜合癥”,廠商不得不選擇永久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,侵蝕企業(yè)的盈利。前一種效應引起過量的存貨,公司為了求出路又導致后一種結果,不進行流程改變,這兩種效應將持續(xù)存在并互相推動。
在市場成長期,兩種效應的結合所帶來的后果常被增長的需求所掩蓋,廠商可以生存甚至興旺而不顧及震蕩周期的存在——一段時間內,全力處理存貨;另一段時間內卻又不顧成本的加速生產。當市場進入平穩(wěn)發(fā)展或下降期后,廠商開始一步步走向衰亡?梢哉f,在目前企業(yè)與企業(yè)存在隔閡甚至企業(yè)內部門之間也存在隔閡的情況下,信息傳遞滯后、反應緩慢、成批處理和不確定性是造成上述兩種效應的深層原因,應對的根本也在于減少組織隔閡、加強信息疏導并能做到迅速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