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蓋牛肝菌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11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0657 圖 例 中文學名 灰蓋牛肝菌 拉丁學名 Boletus taianus Chiu 中文別名 戴氏牛肝菌、灰柄牛肝菌 同物異名 圖 657 灰蓋牛肝菌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(圖、文根據(jù)裘維蕃, 1957) 分類地位 傘菌目、牛肝菌科、牛肝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體較?>?侵本?-7cm,半球
編號 |
PRB.0657 |
圖
例
|
|
中文學名 |
灰蓋牛肝菌 |
拉丁學名 |
Boletus taianus Chiu |
中文別名 |
戴氏牛肝菌、灰柄牛肝菌 |
同物異名 |
|
圖 657 灰蓋牛肝菌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(圖、文根據(jù)裘維蕃, 1957) |
分類地位 |
傘菌目、牛肝菌科、牛肝菌屬 |
形態(tài)特征 |
子實體較小。菌蓋直徑5-7cm,半球形至近扁平,光滑,不粘,橙褐色至醬紅色,淡青灰色,邊緣常成波浪狀。菌肉白色,堅實,基蓋部分變淡藍色,而柄部變?yōu)榉奂t色,纖維狀。菌管長5-8mm,黃色,傷變藍色,直生,管口直徑約1mm,血紅色或暗大紅色,角形。菌柄長6-8cm, 粗1.5-2cm,基部褐色,上部海棠玫瑰色,上半部有網(wǎng)紋,向上略漸細。孢子淡橄欖色或近無色,橢圓形至近紡錘形,8-9μm×3-4μm,大多9μm×3μm。 |
生態(tài)習性 |
生于林中地上(?) |
分布地區(qū) |
四川、云南等。 |
經(jīng)
濟
用
途
|
記載可食用。此菌名稱是裘維蕃先生為紀念戴芳瀾教授而命名,故又名戴氏牛肝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