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性味】甘、微寒、無毒。
【歸經(jīng)】入脾、胃。
【功效】除熱,止渴,利尿,養(yǎng)心除煩,養(yǎng)肝氣,益胃止汗。
【主治】口干咽燥,小便不暢,失眠,外用有消炎,止疼,去濕作用。
【說明】北方小麥皮薄出粉率高,性平;南方小麥皮厚出粉率低,性溫。新麥性熱,陳麥性平。小麥的蛋白質(zhì)含量比大米高(大米為7%,小麥為10.7%)。小麥磨面粉后剩余之麥麩(即麥皮)有緩和神經(jīng)的功效,能除煩,解熱,潤臟腑,安神經(jīng),F(xiàn)代醫(yī)學證實,小麥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蛋白質(zhì),有治療腳氣病、末梢神經(jīng)炎的功效。
【小麥食療方精選】
1、小麥60克(去殼),甘草20克,大棗十五枚,水同煎,早晚兩次分服,治失眠,婦女臟燥(薏病)。
2、小麥30克,黑豆20克,合歡花20克(布包),水煎后去合歡花,喝湯食麥、豆、亦治失眠。
3、小麥30克,紅棗十枚,龍眼肉10克,加水煮熟后連渣食,治自汗(不論天寒天熱,白天常常出汗)。
4、小麥面炒黑、小米糠炒黃各30克,混合,用紅溏水沖服,一日三次分服,治腹瀉。
5、小麥麩30克炒黃,加適量紅糖拌和,用大棗煮湯沖服,一日兩次,治全身浮腫。
6、小麥100克,淮山50克,同搗碎煮粥,用適量白糖調(diào)味食用。適用于脾胃虛弱者調(diào)補之用。
7、小麥100克,花生米50克,同煮粥食用,適用于營養(yǎng)性浮腫,營養(yǎng)不良,貧血等癥。
8、小麥50克,生牡蠣30克(先煎),黃芪30克,紅棗10枚,水煎服,可治盜汗。
9、小麥50克,柏子仁20克,夜交藤25克,水煎服,可治陰虛失眠。
10、羊肉麥粥:小麥(去皮)100克,羊肉250克,生姜30克(拍破)。同煮粥食用,適用于身體虛弱,風寒咳嗽,肺結(jié)核等癥。
11、糯米麥粥:小麥300克,糯米250克,同煮粥,加適量白糖調(diào)味食用。有養(yǎng)心神,斂虛汗,厚腸胃,強氣力作用。適用于平時汗多(自汗),精神疲倦,小兒腸胃虛弱,婦女心神不寧,神經(jīng)衰弱等癥。
12、地骨皮(枸杞根皮)10克用紗布包好,放入雞湯或魚湯內(nèi)煮半小時后撈出,再下面條,柚子擠汁入湯內(nèi),用適量食鹽、蔥、姜調(diào)味食用。有振奮精神、溫暖身體,增強荷爾蒙分泌的作用。小麥藥膳方如上。
【 附 】浮小麥食療方
浮小麥:浮小麥即小麥水淘浮起水面者,性味甘、涼,入心經(jīng),有益氣除熱,養(yǎng)心生津,止虛汗、盜汗,骨蒸虛熱的作用,用于治療虛熱多汗、盜汗、口干舌燥、心煩失眠。如無浮小麥,可用麥麩代替,功效略次于浮小麥。
1、浮小麥30克,加大棗30克,或加糯稻根30克、青桃干6克,或加茯苓、麥冬各10克,水煎服,治盜汗,虛汗。
2、浮小麥,糯稻根各30克,大棗十枚,水煎服,每日一劑,連續(xù)五至七日,治盜汗,虛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