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質量管理的過程中,我們總結了很多的經驗,尤其是通過一些典故,生動形象地講述關于質量的故事。本文收集整理了6個質量典故,一起來看看,你從中是否有些啟發(fā)。
1質量典故之一:三種人
路上有個坑,第一種人是等人掉進去后救人;第二種人是樹立牌子,建立標識;第三種人是填埋了坑。人們會感激第一種人,記住第二種人,忘記第三種人。質量管理(QA)就是第三種人,預防質量事故的發(fā)生,但領導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績。
第一種人是被動質量管理,出了質量問題我來解決,此時老板看到的是解決問題,而不是費用或浪費,花了老板的錢而又能得到老板的賞識和獎勵,何樂而不為!
第二種人是“繞道而行”,能避開問題卻不能最終解決問題。雖然工作效率低了或成本大了,但是老板也能知道避免了質量事故,還是會得到老板的肯定。
第三種人是預防管理,化質量事故于萌芽之中。以預防措施來保證產品質量,質量管理員(QA)就是第三種人,工作就是填坑,排除質量隱患,預防質量事故的發(fā)生,但領導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績。
2質量典故二:麻雀雖小,五臟六肺俱全
一個產品的質量,來源于技術、工藝、設備、原料等質量管理的綜合,技術的因素是先天性的,是產品開發(fā)期的重點因素,而一旦產品進入成熟生產期,綜合管理決定了產品的質量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各種產品質量方面的事故,絕大多數(shù)都是人為的過錯或是漫不經心引起的,而不是工藝的原因。
技術管理要有科學的態(tài)度,工藝參數(shù)的準確可靠,技術細微處的總結和積累;設備管理日;WC設備狀態(tài)的完好,設備參數(shù)的準確可靠,我們要會“管設備”,而不能僅僅停留在修設備,更慘的是往往設備還修不好。
質量管理講究全過程,原料質量決定了產品質量,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至關重要,質量記錄(批生產記錄、批檢驗記錄)全面真實,生產記錄是技術分析、總結、提高進步的基礎和依據(jù),也是質量分析、追溯的依據(jù),沒有記錄就沒有發(fā)生,“生產、衛(wèi)生、記錄”是GMP工作任務的三大塊。
麻雀雖小,五臟六肺俱全。要保證產品的質量,技術(管理)員、設備(管理)員、質量(管理)員(QA)一個不能缺!質量是生產出來的,全面、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是中心思想。
3質量典故三:看病找醫(yī)生
化驗血相、透視、拍片僅是分析病情的手段,看病、治病還是要找醫(yī)生。企業(yè)的質量管理,要分清質量管理的職責,QC絕對代替不了QA,抓質量管理還是要QA。一個不分QA、QC的企業(yè),就如同一個只有化驗員而沒有醫(yī)生的醫(yī)院。
一般上規(guī)模的藥廠,成立QA、QC兩個部,可想而知藥廠對于QA的重視。
4質量典故四:“貓捉老鼠”的游戲
老廠的生產因條件的因素,質量管理也就是馬馬虎虎。終于搬進了GMP新廠房,于是學習、培訓、上崗、生產。
但人的質量素質不是一夜間就能飛快提高的,公司的整體質量意識依舊,舊的行為、習性難改,于是乎就有了"貓捉老鼠"的游戲。
衛(wèi)生是GMP的基礎,衛(wèi)生來自于個人衛(wèi)生習慣,關門、戴帽子是第一課。宣貫、檢查,收效甚微,不得已,只有不定時去車間督促,強制執(zhí)行。一次次狠批之后,一個個還有長進:見了經理能躲的就躲到設備后面立馬戴好帽子,不能躲的就主動戴好。
長期以往不是辦法,于是公司出臺了一個關于戴帽子的管理規(guī)定:一次不戴帽子被抓罰款兩元,在現(xiàn)場的領班、車間主任同罰一元,領班、車間主任不戴帽子被抓雙倍罰款。報告交上去,領導認為不能只有罰沒有獎,也不能罰出情緒來,于是乎關于戴帽子的管理規(guī)定泡湯。
貓還是貓,老鼠還是老鼠,“貓捉老鼠”的游戲還在繼續(xù)。一句戲言,道出了質量管理的感慨萬千!
5質量典故五:扁鵲三兄弟
魏文王問名醫(yī)扁鵲說∶「你們家兄弟三人,都精于醫(yī)術,到底哪一位最好呢?」
扁鵲答說∶「長兄最好,中兄次之,我最差!
文王再問∶「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?」
扁鵲答說∶「我長兄治病,是治病于病情發(fā)作之前。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,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,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。我中兄治病,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,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(xiāng)里。而我扁鵲治病,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、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,所以以為我的醫(yī)術高明,名氣因此響遍全國。」
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,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,可惜大多數(shù)的事業(yè)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,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,有時是亡羊補牢,為時已晚。
6質量典故六:曲突徒薪
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,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,旁邊又有很多木材?腿烁嬖V主人說,煙囪要改曲,木材須移去,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,主人聽了沒有做任何表示。
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,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,最后火被撲滅了,于是主人烹羊宰牛,宴請四鄰,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,但是并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,煙囪改曲的人。
有人對主人說∶「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,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,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,現(xiàn)在論功行賞,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,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,真是很奇怪的事呢!」
主人頓時省悟,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。
一般人認為,足以擺平或解決企業(yè)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棘手問題的人,就是優(yōu)秀的管理者,其實這是有待商榷的,俗話說∶「預防重于治療」,能防患于未然之前,更勝于治亂于已成之后,由此觀之,企業(yè)問題的預防者,其實是優(yōu)于企業(yè)問題的解決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