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千層
(《中國藥植圖鑒》)
【異名】玉樹(《中國藥植圖鑒》).
【來源】為桃金娘科植物白干層的樹皮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白干層
常綠喬木,高約20米。樹皮灰白色,厚而疏松,可薄片狀層層剝落。單葉互生,有時對生,狹橢圓形或披針形,長5~10厘米,寬1~1.5厘米,兩端漸尖,全緣;有縱脈3~7條。穗狀花序頂生,中軸具毛,于花后繼續(xù)生長成一有葉的新枝;花密集,乳白色,無梗;萼管卵形,裂片5,圓形,外面被毛;花瓣5,闊卵圓形,先端圓,脫落;雄蕊多數(shù),基部合生成5束與花瓣對生;雌蕊1,子房下位,頂端隆起,被毛,3室。蒴果頂部3裂,杯狀或半球狀,直徑約3毫米,頂部截形,成熟時裂開成3果瓣。花期1~2月。
生于較干燥的砂地上,多為栽培。分布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本植物的葉(白干層葉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
【化學成分】樹皮含木質素54.2%,另含樹脂醇,稱為白干層素。
【性味】淡,平。
【功用主治】安神鎮(zhèn)靜。
【選方】治神經(jīng)衰弱,失眠:白千層干皮二至三錢。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白牛膝
(《滇南本草》)
【異名】小九占牛(《滇南本草》),九股牛膝、長深根(《云南中草藥》).
【來源】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小被單草"條。
【采集】夏末秋初采挖,除去莖葉,洗凈曬干。
【藥材】干燥根細長圓柱形,長12~45厘米,直徑3~6毫米,灰黃色。表面多縱皺,略扭曲,有時有分歧,有橫向皮孔。質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蠟質樣,皮部灰白色,木質部黃色。氣微,味甜微苦。以皮色灰黃、心細、柔軟,味甜者為佳。
產(chǎn)于云南。
【化學成分】根含多種低聚糖(三至八個單糖組成),都是蔗糖的半乳糖甙,中有剪秋羅糖、異剪秋羅糖和棉子糖;此外,還含蔗糖。種子含少量剪秋羅糖和異剪秋羅糖的衍生糖類。
【性味】苦淡,涼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溫,味苦酸。"
②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:"性涼,味淡微苦。"
【功用主治】涼血,活血,利濕,消腫。治婦女經(jīng)閉,倒經(jīng),跌打損傷,風濕關節(jié)痛,淋病,水腫,瘰疬,癰疽腫毒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補肝,破瘀塊,涼血熱。治月經(jīng)閉,濕腹痛,蓐癆,室女逆經(jīng),衄、嘔、吐血,紅崩,白帶,尿急淋漓,寒濕氣筋骨疼痛,強筋舒筋,攻瘡癰熱毒紅腫,痄腮,乳蛾,男子血淋赤白便濁,婦人赤白帶下。""舒通筋絡,破血。散瘰疬結核,攻癰疽腫毒紅硬,服之有膿出頭,無膿立消。"
②《云南中草藥》:"利尿消腫,催產(chǎn)。治疝氣,水腫,肺結核,難產(chǎn),死胎不下。"
③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:"清熱解毒。攆瘡毒。"
④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"除濕利水,舒筋活血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慢性腰腿痛,風濕性關節(jié)痛,腎炎水腫,尿路感染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;浸酒或燉雞。
【宜忌】《滇南本草》:"孕婦忌服。"
【選方】①治跌打筋骨痛:小兒股牛五錢,小紅參三錢,茜草二錢,小楠木香:二錢。泡酒三兩。每服三錢,日服二次。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
②治肝家虛熱,或筋熱發(fā)燒,午后怯冷,夜間作燒,四肢酸軟,飲食無味,虛汗不止:白牛膝二錢,地骨皮二錢。水煎,點童便水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③治婦人肝腎虛損,任督虧傷,不能孕育,以及白帶淋漓:白牛膝三錢,小公雞一只(去腸).將藥入雞內(nèi),亦可入鹽,煨爛,空心服之,每月經(jīng)行后服一次,或單煎,點水酒亦可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④治瘡毒癤腫,瘰疬:小九股牛,配藥泡酒或水煎服。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