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巴氏桿菌病也稱牛出敗,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(也有溶血性巴氏桿菌)引起的急性傳染病。該病多為散發(fā),其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各組織、體液、分泌物及排泄物中,經(jīng)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。當寒冷、悶熱、潮濕、擁擠、通風不良、疲勞運輸、飼料突變、營養(yǎng)缺乏時,可引起該病的發(fā)生,F(xiàn)就1起肉牛巴氏桿菌病的發(fā)生與診治進行探討,以供養(yǎng)殖戶借鑒。
癥狀
牛眼結(jié)膜充血、出血,呼吸困難,心跳加快,運動失調(diào);死后肛門和鼻口有少量出血。病程稍長的一般在數(shù)小時至2d內(nèi)死亡,主要表現(xiàn)為高熱,反芻停止,流涎,流淚,有黏液性鼻液流出,咳嗽,呼吸困難,臥地不起,最后死亡。牛巴氏桿菌病潛伏期限1~7d,多數(shù)2~5d,病牛早期體溫高達40~42℃,離群垂頭站立或臥地不起,被毛粗亂,鼻鏡干燥,食欲減退。根據(jù)臨床癥狀,可將牛出敗分為敗血型、水腫型和肺炎型3種:
1、敗血型
病牛體溫升高至41~42℃,精神萎頓、食欲不振、心跳加快,常來不及查清病因和治療就死亡。
2、肺炎型
病牛主要表現(xiàn)為體溫升高,發(fā)生胸膜肺炎,病牛呼吸困難,伴有痛苦的咳嗽,鼻孔常有黏液膿性鼻液流出,嚴重病牛呼吸困難,頭頸前伸,張口呼吸,肺炎型病程較長,常拖至1周以上。
3、水腫型
除有體溫升高、不吃食、不反芻等癥狀外,最明顯的癥狀是頭頸、咽喉等部位發(fā)生炎性水腫,水腫還可蔓延到前胸、舌及周圍組織,病牛常臥地不起,呼吸極度困難,常因此而窒息死亡。
防治措施
當確診為巴氏桿菌病后,采用青、鏈霉素及其他藥物對癥治療,療效顯著。病牛灌服EM原露液20mL,1次/天,另飲口服補液鹽水和奶粉。
1、對病程稍長、病情較重的病例采用0.9%生理鹽水500mL、青霉素160萬單位10~15支、地塞米松20mg;25%葡萄糖500mL、維生素C 2g、10%安鈉咖2g;5%碳酸氫鈉500~1 000mL;10%濃鹽水300~500mL,靜脈注射,2次/天。
2、對病癥稍輕的采用青霉素160萬單位10~15支、鏈霉素100萬單位10支、10%安鈉咖2g,肌肉注射2次/天。對心律過快的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4mg,肌肉注射1次/天。對咽喉水腫的病牛用速尿注射液按1mg/kg肌肉注射1次/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