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“兩病一蟲”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規(guī)律
1、白粉病。是由豌豆白粉病病菌侵染引起的,主要危害葉片、莖蔓和莢,多始于葉片。葉面初期出現(xiàn)白粉狀淡黃色小點,后擴大為不規(guī)則形粉斑,相互連合,病部表面被白粉覆蓋,以后蔓延到莖、莢。嚴重時,葉片、莖部枯黃,嫩莖干縮。后期白粉層中散出閉囊殼,先為黃色,后為黑色的小點。
豌豆白粉病多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(fā)病,逐漸向上發(fā)展,多發(fā)生在開花結莢期。該病的發(fā)生流行同氣候及品種抗性有很大關系,晝暖夜涼,多雨露、潮濕的環(huán)境有利于發(fā)病,但天氣干旱時,該病仍可嚴重發(fā)生。
2、根腐病。由豌豆腐皮鐮孢侵染引起的,主要危害根部或根莖部,發(fā)病植株下部葉片先黃,并向上發(fā)展,致全株發(fā)黃枯萎,主側根部分變黑,縱剖病根,維管束變褐色或紅褐色,發(fā)病嚴重的其基部縊縮或凹陷變褐,病部皮層腐爛。造成植株矮化,葉小色淡綠,莢數(shù)大減或籽粒秕瘦,產量降低,重則開花后大量枯死,致使全田一片枯黃,甚至絕收。
豌豆根腐病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(fā)生,但以開花期染病多。該病菌為土傳真菌,可經土壤、病殘體或種子傳播蔓延,發(fā)病適溫為24-33℃,干旱年份以及連作地發(fā)病重。
3、豆稈黑潛蠅。該蟲在我省沿海一帶發(fā)生嚴重,并向山區(qū)發(fā)展,為害多種豆科作物,且世代重疊。以幼蟲鉆蛀莖稈為害,蛀食髓部和木質部,幼蟲成熟后,在莖壁上咬一羽化孔,化蛹羽化。受害植株下部葉片發(fā)黃,并向上發(fā)展,重者莖中空,葉脫落,植株因水分和養(yǎng)分受阻而逐漸枯死。苗期受害,因養(yǎng)分輸送受阻,有機養(yǎng)料累積,刺激細胞增生,造成根莖部腫大,有的會開裂。植株矮化,而且受害植株因長勢弱,傷口多,也易染上根腐病。后期受害則造成花、莢、葉過早脫落,產量降低,因受害初期植株外觀整體癥狀同根腐病相似,很多農戶誤認為根腐病,導致藥劑使用錯誤,無法對癥下藥而錯過防治適期,造成減產,甚至絕收。
二、綜合防治方法
1、選用抗病品種。一般細莢豌豆比大莢豌豆抗病。
2、實行輪作。因豌豆根系分泌物對翌年植株根瘤活動及根系生長有影響,故其本身也忌連作?赏嵌箍谱魑锶绻瞎惢蚝瘫究萍Z食作物實行輪作。
3、種子消毒。溫湯浸種或藥劑拌種,溫湯浸種即先將種子在冷水中預浸4-5h后,再移入50℃溫水中浸5min,放入冷水中冷卻、晾干、播種。也可用種子重量0.3%的70%甲基托布津拌種,或50%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(1:1)混合拌種,并密閉48-72h后播種。
4、加強田間管理。合理施肥、密植,避免在低濕地種植,采用高畦或起壟栽培。增施磷鉀肥,避免偏施氮肥,可定期噴施蕓薹素,提高抗病力。
5、搞好田間衛(wèi)生。及時拔除病株和被蟲為害的植株以及收獲后的秸稈和根茬,并集中深埋或燒毀,減少病源和蟲源。
6、化學方法。防治豆稈黑潛蠅應以豌豆苗期作為防治重點,可采用1.8%齊螨素乳油(阿維菌素)2000倍液或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.5%安殺寶乳油1000倍液或48%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灌根或噴霧防治。開花結莢期重點預防根腐病和白粉病,預防根腐病可采用95%綠亨1號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80%綠亨2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0%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灌根,防治白粉病應在豌豆第一次開花或發(fā)病始期噴灑25%葉斑清乳油4000倍液或50%多·硫懸浮劑600倍液或15%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-2000倍液或10%世高水懸浮劑2000-3000倍液。每667m2施75L藥液,隔7-10天1次,連續(xù)防治3-4次,若在成株期混發(fā)豆稈黑潛蠅和白粉病,可噴灑1.8%齊螨素乳油(阿維菌素)2000倍液加25%葉斑清乳油4000倍液。上述藥劑注意輪用與混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