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佳節(jié)假日接待賓朋,好客的主人往往要上滿一桌子的美味佳肴,當家主角是雞、鴨、魚、肉等副食,而米飯、饅頭以及粗糧一類的主食反而成了配角。營養(yǎng)專家提醒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餐桌上的谷物類主食正在迅速減少,“主食不主”成為我國居民飲食結(jié)構(gòu)變化的一個隱憂,引發(fā)一系列健康問題。
專家認為,主食為主,副食為輔,合理搭配,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健康飲食習慣。著名的醫(yī)學古籍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就提出了“五谷為養(yǎng)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”的飲食原則,表明糧谷類主食在飲食中的重要地位。
然而,城市居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,動物性食物的消耗量已超過了植物性食物,大量攝入脂肪,導致許多人患上心腦血管疾病。
主食中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提供能量外,同時還是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,如果攝入量過少,極易導致維生素B1的缺乏。
有鑒于此,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制定了“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”模型,提倡食物多樣化,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最好要保證攝入谷類、薯類250克至400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