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至少要喝8杯水,這一建議已被許多人當作科學常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。但最近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戈德法布教授質(zhì)疑了這一說法:排毒,本來就是腎臟的功能,跟喝水多少沒關(guān)系;雖然缺水會使皮膚硬度降低,但沒有臨床實驗證明多飲水能改善皮膚狀況;無證據(jù)顯示飲水對保持體重具有作用;更沒有跡象表明它能防治頭疼。
新版膳食指南支持“6杯水”
近日,在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發(fā)布的新版本的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”中,也新添加了水的內(nèi)容,建議每天飲水1200毫升,約6杯。負責撰寫該指南飲水部分的專家說,“通常我們所說的1杯水,大約是200毫升,這樣算來大約6杯水。在高溫、強體力勞動、大運動量等情況下,需適當增加。”
專家介紹說,之所以建議1200毫升,是因為人體攝入的水分主要有三個來源:喝水占50%,三餐中由食物攝取的水占40%,體內(nèi)代謝產(chǎn)生的水占10%.一般來說,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毫升左右。以一個普通成年人為例,如果他的三餐正常,從事的是輕體力活動,每天大概能從食物中能獲得1000毫升的水,蛋白質(zhì)、糖類和脂肪代謝供給水分約300毫升,那么,在氣候溫和的條件下,只要每天喝水達到1200毫升,就能保證體內(nèi)水的平衡。
水量因人而異,靈活運用
武漢大學中南醫(yī)院消化內(nèi)科施先艷主任醫(yī)師指出,每個人從食物中攝取其他水分的量不同,比如愛不愛喝湯、吃水果、運動及出汗多不多等,再根據(jù)實際情況靈活運用。有些人平時喝的水比較多,可能需要喝10杯才解渴,那就沒必要限制到8杯,有些人平時喝水就少,那保證6杯的基本飲水量就足夠了。
很多人都會覺得喝水少不好,喝水多就健康,其實不然,因為人體攝入的水不僅來自飲用水,湯汁、水果、蔬菜里都含有水分,連米飯和面包等食物里都有一定量的水分,只要總量夠了就行。
不少人常常是忙得連喝水都無暇顧及,還有一些人認為,渴了才喝水,不渴就不用喝。施先艷指出,這是不對的。“渴”是體內(nèi)已嚴重缺水的信號,水比食物還要重要,人體內(nèi)一切生化反應(yīng)都必須有水的參與,否則新陳代謝就會出現(xiàn)障礙,導致亞健康狀態(tài)。因此,應(yīng)提倡主動飲水,養(yǎng)成定時飲水的好習慣,口不渴也要喝水,不要等著“口渴”再喝水。
每天“第一杯水”最重要
人在24小時中,缺水最嚴重的時間是在早晨,同時早晨也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(fā)時間段,所以早晨喝好第一杯水非常重要,有預(yù)防和減少心肌梗死及腦中風的作用。
而這第一杯水,以新鮮的白開水最好。施先艷指出,有人認為早晨喝一杯淡鹽水既可清潔口腔,又有通便作用。其實這種認識不完全正確。因為人睡了一夜后,血液已變得黏稠,早晨再喝一杯淡鹽水會加重高滲脫水現(xiàn)象,也不能很快地稀釋血液;況且,早晨還是人體血壓升高的第一高峰,鹽水會進一步提升血壓,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(fā)病概率,故早晨喝的第一杯水最好是白開水。
第一杯水還是空腹喝最好,即起床后就喝,最遲也要在早飯前喝,否則就收不到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、沖刷腸胃、預(yù)防心腦血管病的效果。此外,喝水不要過快,要小口小口地喝。喝水過快有時會引起血壓降低或腦水腫,導致惡心、嘔吐等不適癥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