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來,我們就用“山珍海味”來形容美味而珍貴的食物。其中的“海味”,就是指海鮮。海鮮是出產(chǎn)于海里的可食用的動物性或者植物性原料,它們富含蛋白質(zhì)和各種人類需要的元素,因此廣為人們所喜愛。但是,胃腸科專家宋占鳳指出,海鮮中往往潛藏著大量細菌和病毒,不少海鮮食性較為刺激,易使人產(chǎn)生過敏反應(yīng),健康吃海鮮的學問也不少。
海鮮挑選:一“看”二“按”三“聞”
吃海鮮的第一步當然是買海鮮,如果在購買的時候沒有經(jīng)過精心的挑選,容易買到不新鮮、不衛(wèi)生的食物,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。沒有經(jīng)驗的購買者在買海鮮的時候可以按照以下原則挑選:
第一是“看”。魚類看魚眼,眼睛呈透明無混濁狀態(tài),表示新鮮度高,再看魚鰓是否緊貼,魚表面是否有光澤;蝦類的蝦殼應(yīng)完整、有彈力富光澤,殼色光亮;螃蟹及貝類海鮮外殼應(yīng)富光澤,肢體硬實有彈性;魷魚、章魚等則應(yīng)皮膚光滑、爪彎曲,斑紋清晰。
第二是“按”。好的海鮮肉質(zhì)是非常有彈性的,按著不會深陷,即表示新鮮,新鮮的海鮮表面也不應(yīng)該有黏液。
最后是“聞”。如果是一般海鮮特有的鮮味,表示新鮮。反之,如果有腥臭或者是腐爛的味道,一定不要買。
選完海鮮之后,就到了烹煮、制作部分。宋占鳳建議,海鮮最佳的烹飪方法是,先煮熟,后棄湯,再烹調(diào)。細菌大都很怕加熱,所以烹制海鮮,一般用急火熘炒幾分鐘即可安全,螃蟹、貝類等有硬殼的,則必須加熱徹底,一般需煮、蒸30分鐘才可食。除了煮之外,還可以將海鮮進行酥制,將魚做成穌魚之后,連骨帶肉一起吃,不僅味道鮮美,還可以提供多種營養(yǎng)素,特別是魚骨中的鈣質(zhì)是其他食品所不能及的。
此外,一些特殊的海鮮需要特別的處理才可食用,例如貝類中含有大量的海沙,在烹飪前需要先用加醋的水浸泡,此時受酸性刺激的貝類會將其中的沙子吐出來。而海蜇中含有毒素,需用食鹽加明礬鹽漬3次,使鮮海蜇脫水3次,才能讓毒素隨水排盡。
海鮮搭配:最好選擇堿性食物
在食用美味海鮮的同時,人們總會搭配一些食物,讓美味升級。但是有一些食物卻萬萬不能與海鮮搭配共食。
宋占鳳介紹,首先需要注意的是:海鮮中的嘌呤、苷酸與啤酒中的維生素B1混合在一起,容易發(fā)生化學反應(yīng),使血液中的尿酸增加,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,以鈉鹽的形式沉淀下來,容易形成結(jié)石或引發(fā)痛風。
除了啤酒之外,富含維生素C的各類水果也不能與海鮮同吃。這是因為海鮮類食物中含有濃度較高的無價砷化物,和大量維生素C結(jié)合會產(chǎn)生有毒的砒霜。當然,一次性食用50個蘋果或者30個梨,或10個橙子,或生吃1.5公斤以上的蔬菜,才算是大劑量攝入,只要沒有超過上述的量,一般是沒有危險的。而柿子、葡萄、石榴、山楂等水果與海鮮同吃,會降低蛋白質(zhì)的營養(yǎng)價值,而且容易致海味中的鈣質(zhì)與鞣酸結(jié)合成不易消化的物質(zhì),引起腸胃不適、嘔吐、腹瀉等癥狀。
宋占鳳指出,海鮮是一種酸性食品,最好和堿性的蔬菜、水果、豆類等食品搭配食用,才能在人體中起到酸堿平衡的作用。而堿性食物中醫(yī)生尤其推薦食醋,雖然醋的口感是酸的,但其卻是堿性食物。據(jù)李時珍《草本綱目》記載:“醋能消腫,散水氣,殺邪毒,理諸病”,可見其作為食物的功效。醋除了防止在吃海鮮的時候體內(nèi)產(chǎn)生更多的尿酸,也可以消滅部分海鮮中的細菌。
飲食禁忌:四類人群不宜吃海鮮
雖然海鮮美味,但也不是適合每個人。宋占鳳介紹,以下幾種人群不宜食用海鮮:
一是過敏體質(zhì)者。海鮮食物如海帶、蝦、魚等富含組氨酸,這類異性蛋白進入人體后,會引起一系列過敏反應(yīng)。輕者表現(xiàn)為皮膚風團(蕁麻疹),有劇烈的癢感或燒灼感;重者出現(xiàn)過敏性哮喘、過敏性紫癜等。因此,平素有過敏癥狀的人應(yīng)慎食海鮮。
二是不孕癥患者。研究表明,男子過量食海鮮會削弱生育能力。魚體中汞含量高于水中汞含量,汞進入人體,會影響生殖細胞的功能。所以,海鮮雖味美,廣大育齡男青年也應(yīng)該節(jié)制食用。
三是痛風病人。海鮮食品富含嘌呤,而嘌呤可以使人體代謝紊亂,導致痛風病的發(fā)生。所以痛風病人應(yīng)慎食海鮮食物,以免誘發(fā)或加重痛風癥狀。
四是凝血功能障礙者。海鮮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,其代謝的前列腺環(huán)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血和止血的作用。所以,患有血小板減少性紫癜、過敏性紫癜、遺傳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及血友病的人,應(yīng)少吃脂肪含量多的海魚,更不宜服魚油等制品。
【相關(guān)閱讀】
大連人吃火鍋 肉和海鮮勿過量
吃海鮮喝啤酒最傷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