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黄片无马赛克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在线播放_国产综合A级片视频_亚洲va无码va亚洲

VIP標識 上網(wǎng)做生意,首選VIP會員| 設為首頁| 加入桌面| | 手機版| RSS訂閱
食品伙伴網(wǎng)服務號
 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食品專題 » 海洋生活常識 » 正文

雪卡毒素不可小視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06-06-10
 繼今年9月份廣東汕頭發(fā)生50多人因進食含有“雪卡毒”虎斑魚而中毒的事件后,11月13日中山市又發(fā)生一起進食“老虎斑”導致80余人食物中毒的事件,深圳市也發(fā)生了幾起類似事件。到目前為止,廣東省內“雪卡毒”中毒人數(shù)已有上百人。為何有關部門一再提醒仍有中毒事件發(fā)生?看來,人們對“雪卡毒”還沒有足夠的認識。

  據(jù)專家介紹,帶有雪卡毒素的珊瑚魚廣泛存在于太平洋、印度洋等熱帶、亞熱帶海域的珊瑚礁周圍和近海岸,全世界約有400多種,我國有30多種,主要分布在廣東、南海諸島,其中包括海產品市場和餐桌上常見的老虎斑、東星斑、西星斑、杉斑、蘇眉等石斑魚和鱸魚等。雪卡毒素屬于神經毒素,無色無味,脂溶性,不溶于水,耐熱,不易被胃酸破壞,主要存在于珊瑚魚的內臟、肌肉中,尤以內臟中含量最高。

  專家表示,雪卡毒素并非魚類與生俱來的,它屬于獲得性毒素。含有雪卡毒素的藻類黏附在珊瑚表面,小魚吃下有毒海藻后,大魚再吃下小魚,毒素隨之積聚在大魚體內,毒素就是這樣通過食物鏈富集濃縮,因此珊瑚魚雖然愈大愈名貴,愈能顯示食客的排場,但毒性也會愈大,食用的安全風險也就愈高。

  人類雪卡毒素中毒的癥狀一般在食后2小時~10小時出現(xiàn),病程2周~3周,主要癥狀有頭暈、乏力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絞痛、排水樣便、唇周麻木、膝關節(jié)酸痛、小腿肌肉刺痛、瘙癢感及雙手溫度感覺倒錯,即手觸熱物有冷感,放入涼水中則有熱感或“電擊”感覺等。

  目前臨床上尚無簡便有效的方法檢測雪卡毒素,診斷主要是根據(jù)病人是否進食深海魚(珊瑚魚),出現(xiàn)胃腸道不適癥狀和特異性溫度感覺倒錯等來判斷。但早期病人可能只出現(xiàn)胃腸道不適,容易誤診為急性胃腸炎、細菌性食物中毒等。因此專家提醒:進食海魚后如出現(xiàn)消化系統(tǒng)不適癥狀時,需首先考慮雪卡毒素中毒的可能。另外,雪卡毒素中毒目前在治療上也沒有特殊方法,多以對癥治療為主。

  雪卡毒素中毒對人體危害很大,輕者會有消化道病癥狀,嚴重的會出現(xiàn)神經、心血管系統(tǒng)病癥以及休克,甚至會導致呼吸系統(tǒng)麻痹而死亡。

更可怕的是,即使痊愈,發(fā)病者也可能在數(shù)年內都處于“過敏狀態(tài)”,一旦再進食無毒海魚甚至飲酒都有可能引起病癥復發(fā)。

  為此,有關部門和專家提醒消費者要慎食珊瑚魚等海產品,謹防雪卡毒素中毒。另外,由于環(huán)境污染和過度捕撈,各類珍貴珊瑚魚類資源正大幅減少,無論從保護自身健康,還是從維護生態(tài)平衡的角度出發(fā),都不要亂食珊瑚魚。

  專家提醒,為安全起見,一定不要吃魚的內臟。雪卡毒素多會積聚在魚類的肝臟、膽、卵等內臟,把內臟去掉是一個避免中毒的好方法。此外,由于海魚一般體積較大,因此簡單而言,吃“小魚”普遍比吃“大魚”安全。魚的體積越大,含毒量也會較高。由于“雪卡毒”對魚本身不會引致任何病癥,因此也不能從魚的外形、肉質、味道來判斷是否有毒,加熱、冷藏及曬干等辦法皆不能把毒素清除。需要提醒的是,食用時還要避免同時喝酒及吃花生或豆類食物,以免加重中毒的程度。

 

 

 
推薦圖文
推薦食品專題
點擊排行
 
 
Processed in 0.746 second(s), 1291 queries, Memory 3.77 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