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科巢菜屬中的一個栽培種,學名Vicia faba L.,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。
蠶豆是巢菜屬中唯一沒有卷須的種。染色體形態(tài)較大DNA的含量亦多。染色體數目一般為2n=12。
根據蠶豆復葉上小葉的對數分成二個亞種:凡2-2.5對小葉的為印度蠶豆亞種Paucijuga,具有3-4對小葉的為蠶豆亞種Eu-faba。又根據種子大小分為三個變種,即大粒變種major Harz.,中粒變種equina Pers.,小粒變種minor Beck.,中國通行的分類標準:百粒重在120g以上為大粒變種;70-120g為中粒變種;70g以下為小粒變種。
根據用途分為食用、菜用、飼用及綠肥用四種;根據播種期和冬春性分為春蠶豆和冬蠶豆;以種皮色分為青皮豆、白皮豆和紅皮豆等。
主要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(qū)。1986年統(tǒng)計,有50多個國家栽培蠶豆,收獲總面積為318.2萬公頃,總產量為429.1萬噸。蠶豆生產亞洲為最多,面積和總產量均占世界的55%左右。中國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居世界首位,栽培的主要是冬蠶豆,以四川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蘇及浙江省為多;一般每公頃為1500-3000kg。
蠶豆主根較粗并有多數側根,形成龐大的圓錐根系。根瘤大,固氮力強,莖屬草質莖,高30-180cm,莖基部1-3節(jié)能產生一、二級分枝,一般冬蠶豆分枝多,春蠶豆分枝少。后期分枝常不結莢。偶數羽狀復葉,由2-8片小葉組成,小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,全緣、無毛、正面深綠,背面略帶灰白色。花紫、白色。雄蕊10枚,雌蕊細長,稍向上彎曲,子房呈扁長形。每日上午8-9時開花,晚上閉合,能延續(xù)2-4天,為常異花授粉作物,異交率因品種、氣候、蜂源而變化,一般為5-50%,平均約35%。果實屬莢果類,莢果扁長形,略彎,長5-20。每莢有種子1-8粒,大多數為2-3粒。種子呈扁平橢圓至近圓形,基部有黑色或灰白色種臍。粒色有淺綠、深綠、乳白、淺黃、褐、紅、紫色等。種子內有子葉兩片,肥大、富含養(yǎng)分,占種子重量的90%以上。
蠶豆性喜冷涼而濕潤的氣候,對溫度反應敏感,種子發(fā)芽最低溫度為4℃,適宜溫度為10-16℃。幼苗不耐嚴寒,-4℃時即受凍害。生長最適溫度為18-27℃,不耐高溫,對土壤以耕作層深厚,富含有機質,排水良好,保水保肥力強的粘質土為宜。pH值以6.5-8.0為宜。有充足的光照是蠶豆增產的重要因素。
中國蠶豆品種已搜集種質資源2500多份,有的蛋白質含量達30%以上。各地的品種有:慈溪大白蠶豆,由浙江地方良種提純,啟豆1號由江蘇良種“莢莢四”采用系統(tǒng)育種育成。青海3號,是有性雜交育成的春蠶豆,臨夏204由甘肅地方品種通過系統(tǒng)選育而成。保山透心綠為云南省保山地區(qū)的一個優(yōu)良品種,是中國稀有的地方良種。
秋季水稻收割前15-20天,將蠶豆種在稻行之間;蠶豆收獲前,在行間套種棉花或玉米。冬蠶豆一般在9-10月間,春蠶豆在3-4月播種為宜。一般每公頃12-30萬株。播種方法有條播方法有條播、撒播和穴播,每穴2-3粒。
主要病害:在莖葉上的有銹病Uromyces viciaefabac、赤斑病Botrytis fabae、輪紋病Cercospora fabae、褐斑病Ascochyta fabae、核盤菌莖腐病Sclerotinia trifoliorum、絲核菌莖腐病Rhizoctonia solani以及莖基腐病和萎蔫病Fusarium spp.等均造成根莖腐爛,病毒病有花葉、條斑、黃化和環(huán)斑病毒等,主要由蚜蟲傳播。害蟲主要有蚜蟲Acyrthosiphun pisum為害嫩葉、花、莢,蠶豆象Bruchus rufimarus為害種子。
蠶豆干種子約含蛋白質25%,脂肪0.5-1.7%,纖維6.0-7.0%,碳水化合物47-60%,灰分2.5-3.0%。